大发体育

图片

“天水”乐善报桑梓

发布时间:2018-01-08   字体显示:【 】   阅读:

领  衔

“天水”乐善报桑梓

丽水宫

西郑村尹氏祖厝

旗杆

  仙游尹姓,主要分布在榜头镇后坂村西郑自然村,有600余人;其次是盖尾镇石马村,有几十人。两地都以“天水”为堂号。
  谈及尹氏渊源,榜头镇后坂村六旬老人、老协会负责人尹玉积告诉记者,其祖上是唐朝年间,由河南固始县迁入福建,分布在惠安、龙岩、漳州三地。先祖曾奉命在漳州剿灭海盗,为朝廷立下功勋。明朝万历二年,先祖的三个儿子,分别迁往各地分枝散叶、繁衍生息,其中尹玉岩迁往西郑村、尹玉清迁往石马村、尹玉钦迁往闽清一带。
  在尹玉积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西郑尹氏祖厝,古典的四合院落,明清沿续至今的建筑风格。古厝的旁边是古时候私塾崇山书院,以及古迹丽水宫。门前一对旗杆格外引人注目,相传清朝时期,崇山书院走出的尹氏书生还考取过进士,当上县官。悠悠古迹,见证了当地传统耕读文化的兴盛。
  如今,尹氏后人自发地保护这些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该村尹氏宗亲踊跃捐款,筹集资金数十万元,并自愿投工投劳,将祖厝、崇山书院、丽水宫三处古建筑进行修缮、翻新,将其作为缅怀先祖、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每逢元宵佳节,还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十分热闹。
  尹玉积告诉记者,西郑自然村地处偏僻,曾经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守着几亩薄田,生计贫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该村村民大多外出经营食品加工行业,闯出一条致富路子,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近几年,当地红木古典家具行业发展迅猛,在外拼搏的乡亲又纷纷回乡,加入到红木产业雕刻、经营的大军中来。“目前,西郑村尹姓有130多户从事红木行业,受雇于红木加工厂,男的做雕花、女的磨光。”后坂村民尹开洪说,还有十几户人家开起了加工厂、展厅,当上了老板。
  记者看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到院,幢幢崭新的农家住宅拔地而起……尹开洪说,近几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累计建起了上百幢农居新楼,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村民们致富不忘桑梓,积极捐资回报家乡。例如,退休干部尹金富乐善好施,常年为乡里奉献余热。每年春节,他都拿出上万元,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分发慰问金,并邀请大家聚餐。
  西郑村至仙水桥路口的2公里村道,原本年久失修,凹凸不平,且路面狭窄,两车不能并行而过。尹氏宗亲决定改变这一现象。去年,尹金富、尹玉聪带头分别捐献2万元,宗亲们纷纷慷慨解囊,你2000元、我5000元……短时间就筹集了18万元资金,将原本宽3米的村道拓宽至6米。

尹姓图腾

    尹是以官职为图腾命名的族称。它由两部分组成,右边是一个官员,左边是一个辛刀,代表刑具,合起来就表示手持刑具的官员握有生杀大权,这种管理者称为尹。始祖少昊之子工正殷(尹)封于尹得姓。始祖:伊尹。

寻根问祖

尹姓出自于伊姓

  尹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出自伊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关于尹姓的来源,一是以封邑为氏,出于少昊金天氏。《通志·氏族略》载,少昊金天氏之子殷被封于尹城(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一说在山西隰县东北),任工正,被称为尹殷。他的后裔世袭工正,居于尹城,即以封邑为姓。此为尹姓之始祖。二是出于伊姓,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商代初年的相国伊尹(名伊挚)的后人有一支以伊尹的官职尹为姓。故这一支尹姓出自伊姓。同时,尹姓也是回族、满族、苗族、壮族的姓氏。
  尹姓发源于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西汉时尹姓已发展到河北、山东、陕西。两汉之际迁入江浙一带和贵州、广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秦州天水郡尹氏繁盛一时。隋唐时,尹姓已遍布全国,冀州河间郡亦成为尹姓郡望。明洪武、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尹姓族人曾迁徙到华北因战乱而人口锐减的地区。清代,有尹姓族人渡海入台湾。
  仙游尹姓是在明朝末期,从龙溪(今漳州、厦门一带)迁徙过来,在盖尾石马和榜头后坂繁衍生息。

家风家训

尹氏家训

孝敬父母 百善之首 父母在堂
朝夕温恭 远离双亲 心音相通
关心二老 衣食住行 敬则生爱
最重笃诚 推诿虐待 法理不容
教育子女 尊祖敬宗 家国天下
祖训铭心 父慈子孝 历代敬祟
宽严有度 切莫纵容 祟尚科学
培育精英 国家栋梁 人人称颂
严于律己 诚待亲朋 社会交往
择友慎重 温良恭谦 以德为荣
邻里纠纷 相互通融 和睦相待
处事以公 团结友爱 文明新风
恩爱夫妻 情深意浓 家务之事
力戒纷争 风雨同舟 甘苦与共
情意无价 互敬宽容 相濡以沫
琴瑟一生 白头偕老 夕阳更红

传家之宝

书院精神励后人

  书院精神是书院教育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积淀和凝炼而成的优良传统,是书院办学风格和特色的集体体现。在榜头镇后坂西郑村就有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崇山书院,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在村子里很是醒目。
  崇山书院是后坂村尹姓的“传家宝”,留下勤奋好学、谦虚务实等精神,启迪着代代子孙努力学习、积极奋进。记者随着后坂村老人实地走访,屋外是红砖、壁画,屋顶是古朴的青瓦,屋内墙壁上则绘制了生动的二十四孝图等。
  老人告诉记者,崇山书院就是以前供人读书的私塾,曾经吸引了周围村庄的学子慕名求学,比如榜头镇度顶村、岭下村、南溪村等村都有学子到此书院读书,“当时老师教得好,书院的学生当中还曾出过县官”。
  如今,崇山书院供奉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老人说,林龙江先生乐善好施,济世救人,堪称一代慈善先贤,村里每年上元、中元、下元都要在这里举办活动纪念他,以此鼓励子孙后代学习林龙江先生精神,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采访手记

家门口谋生最满意

  干净的村道,整齐的路灯,民房屋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翠绿的农田之间。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榜头镇后坂村,开展尹姓采访活动,整洁的村貌仿佛一副秀美的城乡画卷徐徐展开,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后坂村村干部尹开洪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后坂村立足实际、征求民意,不搞大拆大建,从改变“脏乱差”现象入手,大力实施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杂物清理、外墙粉刷等基础性工作。清晰的思路、完善的举措,使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很快就有了成效。就在今年7月份,后坂村刚刚被确认为2017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记者了解到,在后坂村,尹姓不算大姓。为了能生活下去,上世纪80年代初,尹姓宗亲大多外出创业打拼,从事餐饮行业的生意。这几年,宗亲之间掀起了返乡潮,把在外赚到的钱拿回来盖起了小洋房,以前泥泞不堪的小路也都硬化成水泥路,交通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现在,他们大都在家从事仿古家具行业,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是能在家门口就业谋生活,他们感到满意。

凡人优品

退休三十载  乐在书画中

  尹庆发今年77岁,出生于盖尾镇石马村,曾在县广播电台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89年退休后,他仍坚守自己的兴趣,创作了上万幅书画作品,哪怕有所困难,也乐在其中。
 尹庆发幼年志趣丹青,青年时期,更热衷于国画,勤心诚意求教于前辈画家李耕先生高足李朴、孙仁英等,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形成“立意古典,人物兼工带写,笔带骨气,墨含意蕴,画面工细宏伟,整体沉稳厚重”的艺术特色。
  几十个寒暑研磨,精勤创作,尹庆发取得喜人的成果。他现为福建省美协会员、大发体育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创作的多幅国画作品参加省、全国书画展并获奖。2007年7月,作品“千禧百子图”参加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铜奖”,被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人民画报社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在采访尹庆发时,记者看到他家中还放着一副未完成的作品,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尹庆发还拿出了他手写的莆仙戏剧本,一字一句分享自己的作品,亲切热情。他用袋子包装着剧本,保存在书架上。剧本字迹工整,文采斐然,全是手写。“一共手写了11本,每本都有100多页,我就喜欢做这些。”尹庆发笑着说道。
 他说,因为年轻时出过车祸,有严重的腰伤,不怎么能走路,也不能久坐,画画停停,一幅30多米长的画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停不下来。儿女们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不要再画。他却说,“不画不习惯,还想再出版一本书。”
  退休后的尹庆发不仅坚持创作,乐善好施的他还曾参与4年多的修复文庙工作,不求回报,积极贡献。他也曾为榜头鲤华剧团、龙华剧团等剧团免费画戏台布景。有朋友上门讨画,他都热情接待,还送了很多画,退休后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公平来办事  村里有威望

  一名稍显瘦弱、精神矍铄的老人,常常为了村里的发展和邻里关系的和睦走门串户。他叫尹玉积,是榜头镇后坂村老年协会会长,也是村里的治安主任。
  尹玉积今年已经65岁,从2000年开始,就在村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这十几年来,不仅管理村里安保问题,还同时负责村里的老协会和计生协会事务,因为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在村里也树立了一定的威望。去年年底,在村民的举荐下,他担任村里老协会会长,和老协会其他成员共同负责村里宫庙、祠堂等建设,同时继续参与村里治安管理。
  提起村里的安保,尹玉积告诉记者,安保问题不容小觑,关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既然大家都如此信任自己,就算再辛苦,也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于是他同其他干部常常在村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村里的治安巡逻,制定规章制度,确保把治安落实到位。
  除了担任老协会会长,尹玉积还是村里的“和事佬”。尹玉积说,邻里街坊发生口角是常有的事,如何让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才是关键,虽然常常会吃“闭门羹”,但多次走访终会打开他们的心扉。为此,他常常用亲身经历教育年轻干部,从事这份工作一定要像媒婆一样,嘴巴要甜,要有耐心,努力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
  如今,年过六旬的尹玉积依然奔走在村事务的一线上,每个月都要去镇里开会,然后向老协会其他成员传达党的信息。据介绍,上个月,他还到后坂小学,向学生们宣讲十九大精神,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下一期:廖姓
欢迎讲述你的故事
新闻热线:8669900

本版文图:今报记者   唐伟    刘燕钦   黄剑普

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