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廉政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09-03-18 来源:县监察局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 阅读:
莆田廉政历史人物
[蔡襄]
蔡襄(1012—1067),仙游人,字君谟。性忠鲠、工诗文、明史事、善书法。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授漳州军事判官,累官知谏院,出知开封府,历知福州、泉州、杭州。登仕后,他忠职体国,极谏尽诤,不畏权贵,不计荣辱。在职期间,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洛阳万安桥。卒,谥忠惠。蔡襄既是北宋名臣,又是书法家。著有《茶录》、《荔枝谱》及《蔡忠惠集》。
[陈俊卿]
陈俊卿(1113—1186),南宋大臣。字应求。莆田阔口村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后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敢于弹劾奸相汤思退,力主起用抗金名将张浚。积极参与抗金活动。后入京为吏部侍郎。上疏论明党之弊,反对外戚钱瑞礼拜相。授礼部尚书,力谏孝宗戒鞠戏。拜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入相,奖廉退,抑朋党,荐贤臣,革杂役,汰冗籍。后以少师,魏国公致仕。
[郑侨]
郑侨(1132—1202),字惠叔。郑樵之侄。莆田人。宋乾道五年(1169)状元。授镇南节度判官。后召对擢校书郎,后转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官吏部司封。淳熙八年(1181)淮浙饥荒,百姓逃荒甚多,帝命赈济,侨请拨四万石米,民恃以活。孝宗时,值金主疾寝馆、伴趣令就东上阁门进士。公捧书屹立,死守不可。乃传令遣回。后上嘉称他:“卿守节不屈,举措得宜” 。后历官吏部尚书兼侍读,显谟阁学士,进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终以观文殿学士致仕。他居官端重,不市恩,不值党,不私奸恶,简淡无欲。
[彭韶]
彭韶(1430—1495),明廉臣,字凤仪,莆田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初授刑部员外郎,因疏忤旨,下诏狱。获释后,迁广东司郎中。再迁四川按察副使,复迁广东左布政使。因抗疏亟论宦官及地方官吏以进奉为名扰民,坐调贵州。后擢右副都御使,巡抚应天及苏、松、嘉、湖诸府,总储粮储。后为刑部侍郎兼佥都御使,清核两浙盐法,至整饬盐改,清减温、嘉矿税,改职吏部。官终刑部尚书。著有《彭惠安集》、《政训》等。
[郑纪]
郑纪(1433—1508),明大臣。号东园,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翰林庶吉士,经筵同考官,浙江按察副使、户部尚书等职。他忠职体国,为扭转明中叶国家经济危机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誉为“经济名臣”。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为民办实事。有“毁淫祠、禁浮奢,兴学校,劝导农桑,奖优拨滞,杜绝请谒”。晚年归隐,著有《东园诗集》、《归田录》等。
[林俊]
林俊(1452—1527),字待用,莆田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郎。二十年(1484),上疏请斩妖僧继晓与大监梁芳,触帝怒,下诏狱。后为尚书王恕疏救,得不死,谪姚州判官。弘治元年(1488),为云南按察副使,所至平反冤狱,捣毁淫祠。后调湖广按察使,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督操江。改巡抚江西,时宁王朱宸濠贪暴,他屡裁抑之。后迁巡抚湖广,改抚四川。再起为工部尚书,改刑部。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著有《见素集》、《西征集》。
[郑岳]
郑岳(1468—1539),号山斋,莆田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为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朱宸濠侵夺民田,民立砦自保,宸濠欲派兵攻打,他持不可。后为朱宸濠、李梦阳诬陷,夺官。世宗即位,起以副都御使巡抚江西。寻诏大理寺卿,数忠谏。迁兵部左侍郎。罢官归里,凡“开渠、造桥、迁社有利于乡族者,概不惜费”。著有《莆阳文献》、《山斋集》及《列传》等。
[林润]
林润(生卒不详),号念堂,莆田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临川知县,后擢南京出东道御史。时严嵩为相,与子严世藩(官工部左侍郎)恃宠专权,植党营私,肆行奸恶。而朝臣自杨继盛因劾其“十大罪五奸”遭杀后,无人敢谏,林润与邹应龙友善,皆官御史,激于义愤,冒死再奏。严嵩父子罪恶昭昭,证据凿凿,获罪。严世藩潜回故里继续作恶。林润奉命追至捕杀,大快人心。后倭寇犯莆,林润上疏求蠲租三年,乞发公帑重建兴化府学,修海堤,获帝恩准。后邑人在和美巷造“林公祠”,崇尚其忠政爱民之德。著有《愿治疏稿》。
[彭鹏]
彭鹏(1637—1704),清廉臣。字奋斯,号无山、古愚。莆田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康熙间耿精忠在闽叛乱,逼其就伪职,坚拒不从。“三藩之乱”平定后授北京三河知县。为官清正,被举廉能第一。直声震海内。官至广西、广东巡抚。时与湖广总督郭琇,力主革除学政积弊,一时并称“彭鹏郭琇,劾人无救”。为官清苦刻励,一生以节气为重。著有《古愚心言》、《中藏集》等。
[江春霖]
江春霖(1855—1918),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莆田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由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历充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后补江南道监察御史。旋掌新疆道,历署辽沈、河南、四川诸道监察御史。在职期间,接连弹劾袁世凯、载沣、奕劻等大臣。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以直声震朝野。时人谓为“清御史第一人”。与彭鹏齐名,有“前彭后江”之称。退隐后,为兴化家乡兴修水利,筑海堤、建桥梁,为莆人所称道。著有《梅阳江侍御奏议》等多部
附件:
相关链接: